人體內許多血清蛋白分子具有抗內毒素的功能。這些成分包括脂蛋白(LDL,HDL)、血清淀粉樣Р物質(ASP)、急性時相蛋白如LPS結合蛋白(LBP)及粒細胞蛋白如倔強素(indolicidins)、防御素、相對分子質量為18000的陰離子抗菌...
用疫苗防止敗血癥最關鍵的問題是需要有一個好的抗內毒素疫苗。環磷酰胺與其他化療藥物能通過作用于抑制性T淋巴細胞促進抗體形成。其實小劑量的環磷酰胺常在腫瘤疫苗中使用。Cross等報道,在環磷酰胺誘導產生的白細胞減少出現前6周,應用脫毒J5LPS...
許多研究報道了用滅活細菌疫苗主動免疫人體以誘導產生抗核心糖脂抗體,但僅有一個研究中分析了抗體的反應性。結果顯示,8/16的疫苗有IgG抗體增加4倍以上,9/16的抗體IgM也有所增加,不過抗體的增加是暫時的,實驗30d后再用疫苗不能使抗體增...
圖35-3顯示了從蛋白質溶液中吸附內毒素的原理。陰離子交換配體和一切內毒素選擇性配體在工作條件下帶正電荷網,如此,帶負電荷的蛋白質和內毒素在低離子力時被吸附,此時蛋白質和內毒素幾乎不能回復。當吸附能力耗盡之后(不取決于是否系內毒素特異性),...
采用等電點聚集法得到的蛋白質預備成分,可以用一種符合預先測定的等電點的腔隙電解體作為膜來實現。Lncas等發現,這同樣能從蛋白質溶液中去除內毒素。肌紅蛋白質溶液持續循環于pH6.98和pH8.04,1mmol/LHEPESpH5.1的膜內,...
Minobe等于1991年提出了關于內毒素吸附動力控制的問題,他認為在低濃度時最有特異性,這是由微粒和囊泡的大小及其穩定性所決定的。空間結構的限制阻礙了聚合物穿透吸附劑孔系統。所以,內毒素的吸附主要發生在吸附劑顆粒的外表面,但這只是吸附劑結...
通過內毒素選擇性親和吸附劑來清除內毒素應該是可能的,并能保證蛋白質幾乎100%回收。為了清除不同細菌和菌株來源的內毒素,所采用的吸附劑必須與內毒素的化學結構能較好地匹配,所以應選用針對內毒素共有基團的選擇性親和配體,以識別內毒素的保守結構成...
吸附技術常被用于從蛋白質溶液中清除內毒素,其原理基于活性炭或其他吸附材料的非選擇性吸附作用。這用于血漿的去污染是可能的。但是,如果也用非選擇性吸附劑來使蛋白質溶液去污染則是不可行的,因為此時蛋白質也會被活性炭不可逆地吸附掉。在醫用方面,去除...